发布时间: 2024-02-14     文章来源:消毒设备

温室效应十分吓人全世界已经联合起来奋力治理(一)

  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这就像一座玻璃房里种各种植物、花草,有阳光照进来不能很好的散发出去,这是大气保温状态的通称。温室效应主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年代,约在十七世纪中叶,大量使用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物种,以及一些经济差地区大量砍伐森林,烧碳生活,这样产生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经长时间运行,使地球表层形成的一种保温层,这样使太阳光照照到地面后,经保温层阻挡不能很好的返回大气层,而又返回到地表面,使地面温度上升,这就产生温室效应。

  从温室效应的机理来说,在宇宙中任何物体都有辐射电磁波,太阳能的电磁波长很短,地面原有接受太阳能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返回射电磁波产生而冷却,但在地球表面经太阳能辐射,而产生的却是一种长波辐射,如果在没有产生上述大气保温层时,太阳光的辐射几乎是透明返回,而当大量产生了大气保温层后,其实就是二氧化碳等气体,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里昂(CFC)及水汽等,阻止了不少并持续不断的增加太阳能的返回量,迫使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失,这样留在地面的大量长波辐射使地球变暖,这叫“逆辐射”,这就是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增温效应,也就是温室效应会对地球产生不可逆转的灾害。

  联合国很重视地球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我们从IPCC(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委员会)和WWF(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对气候变化重要的评估报告中指出:

  ●冰川大量消退,阿尔卑斯山脉积雪大量减少,北极夏季海冰大量融化,永冻带正在消失;

  ●2100年止,全球表面温度将从相对的1999年水平,可能上升1.1到6.4摄氏度,则海平面升高18到59厘米,一些城市将被淹,一些小岛国将被吞没;

  ●由此造成水资源短缺、饥荒、洪水、、冰川与物种灭绝,改变海水酸性度,妨碍海洋一些生物的成长,珊瑚礁消失殆尽,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生态系统;

  根据IPCC及世界气象组织(WMO)表述,2021年的温室效应出现不少奇特景象。

  今年6月热穹席卷加拿大西部,一股罕见热浪侵袭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温度高达49.6℃,这原是最高不到36℃的地方,令人警奇。美国西部“死亡谷”地带地表温度惊人的达到过81℃,因此,高温致死人数达千人,高温的热浪远还使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州、西雅图、波特兰一度高温达到46℃,部分内陆地区甚至会出现50℃,打破历史高温记录,促使美国发生100多次山火,至今还在燃烧等灾害。在欧洲连续出现多地区的高温,有的超过50℃,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在夏天出现48.8℃高温,8月份希腊干旱,境内发生600起山火,涉及10万公顷的森林和农田被烧毁及人员死伤,在西班牙8月14日高温达47.4℃,创历史以来最高纪录,在阿维拉省突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2.2万公顷,是历史上最严重火灾。7月26日巴黎最高气温达42.6℃,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今年7月中旬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曾出现一天降水量达258毫米,最大的雨量在新密白寨区达875毫米,而郑州附近荣阳环翠山谷雨量达854毫米,6-8月三个月累积降雨量1292毫米,创历史最大记录。还有近来山西暴雨也极为严重,吕梁山一带雨量超过700毫米。还有近来陕西省也出现各地暴雨,是40年来遭遇最大的洪峰。

  但令人惊奇的是,今年在一些地区,包括中国,出现夏凉的冷天气象,出现气候变冷,这和温室效应正相反方向现象。气象学家说:这是太阳某些地区出现“间歇性”状况,引起所谓太阳的“休眠期”,这样某些地区出现偶发现象并不奇怪,但不会是长久性的,气候暖化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

  低碳、减碳、零碳是一门大科学的学科,绝不是轻易一蹴而成的,一门大科学往往是经历着相当时段的进化,演进过程。零碳论科技进化的理论内涵具有哲理的元范式,逐步走向社会,走向现实,这大约已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到上世纪70年代进入发展的鼎盛年代。

  早在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约瑟夫·傅里叶,在应用数学分析热学物理上有不少发明,让人感叹和神奇,特别是他对“温室效应”指出早期观念,他指出太阳辐射的加热效应,有一种可能使地球的大气层产生一种隔热体,会在大气中形成稳定的屏障,这个结论对发展大气层二氧化碳屏障有初期启示。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授予“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这是其中他们在50多年前就已经对二氧化碳排放与地球温度的关系在理论上阐述,并建立可行的地球气候模型,首次提出大气和海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辐射热传递的动力学和驱动全球气候恶化的二氧化碳的关系,一致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现象已经超越出科学的边界,变成很具有社会极大关注的事情,当然也是人类社会影响非常大的事情。

  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帧,对中国近五千年气候的变迁进行大力研究,认为气温的回升,是自西东行,气候变迁极为复杂,但重要的是选定雨量作为重要的因素做多元化的分析,贯彻“古为今用”方计,来掌握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从古代气候周期性的长期预报,来处置现代气候要变暖的结果。

  总之,早期科学家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预测,提出论点是要加强人工改造气候,支持应用地球工程学,减缓甚至扭转全球变暖的进程,给地球撑起一把遮阳伞。

  随着世界科学界人士对CO2排放危害的认识,联合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CO2排放问题开始研究分析,但没有一个专门工作机构,直到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于是推出成立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是专门研究温室气体,对人类社会导致非常严重的、不可逆转破坏作用问题,进行全世界内,在全面、客观、公正和透明基础上,组织相关权威专家研讨,然后发布信息和建议,但IPCC的工作只提供观念和数据,不再参与具体单位指正性政策和改正意向。

  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第一次缔约国会议(COPI)”,1996年又在日内瓦台召开第二次缔约国会议(COP2)。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三次缔约国会议(COP3)。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制定了2008~2012年5年间各国CO2排放均值限定目标,有154个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也参加了会议并签约。这是一次重大的对国际温室效应,作出指量性减排效应的要求。

  1998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第四次(COP4),1994年在波恩召开第五次(COP5),2000年在荷兰召开(COP6),COP不断的在开会和推动减排作用。

  ●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是一次“白热化”会议,经过激烈争议,终于确定了“巴厘岛路线图”,被称为“后京都会议的年代”。中国是个负责任国家,支持会议按国际法则,致力于世界温度减排工作。

  ●2008年在波兰波兹南召开“波兹南气候大会”,真正开始启动2009年气候谈判进程,同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适应基金。

  ●2009年12月在丹麦召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各国表达了共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治意愿,但不表达各方共同的法律约束力的一次政治性协议。

  ●2010年11月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召开《坎昆气候大会》,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对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发展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比较好信号。

  ●2011年11月在南非德班召开《德班气候大会》,大会对气候基金机制改进,成立基金董事会,并要求董事会尽快使基金进入可操作化。

  ●2012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多哈气候大会》,大会对《京都协议书》进行修正,和世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深入评估。

  ●2013年11月在波兰华沙,召开《华沙气候大会》,发达国家再次承认应对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并对损害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补偿机制达到初步协议。

  ●2015年12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大会确立《巴黎协定》,由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一个重大气候变化协定书,其目标是在长期时间段中,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下,并努力降到1.5℃以内。这是继《京都协定书》之后,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形成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巴黎协定》具有公平化、长期化、可行化重要特点,将世界所有国家都纳入呵护地球生态确保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中,进一步有力加强联合国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依据。

  2019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成为《巴黎协定》唯一退出方缔约方。2021年1月20日,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2月19日正式公开宣布生效。

  ●2018年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城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200多个国家,近3万名代表参与,商讨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应对问题,会议分享绿色低碳创新经验。中国在会上公共展示区设置了绿色低碳制造展台。

  ●2019年原定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智利圣地亚哥举办(COP25),但由于西班牙政府提议,将会议移到马德里举行。会议主题展示,全力发展低碳转型技术,控制工业过渡温室气体排放,创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等方好经验,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行动及成效。

  ●2020年4月1日,在德国波恩的《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宣布,因新冠疫情原因,原定11月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召开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大会,延期到2021年11月举行。秘书处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说:虽然新冠疫情是人类目前面临最紧迫威胁,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人类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正是今年10月31日《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正式开幕。大会认定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再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下,在尊重不同国情的基础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作出贡献,人类命运正走到十字路口。来自全球各国近2万名参会者,包括多国首脑将评估《巴黎协定》的实施成效,对下一阶段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确立,这样期待在2050~2070年世界基本可实现零碳化。

  2021年10月31日在G20会议上,国家主席习就世界气候问题指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到地球未来,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一直上升,关键是要拿出行动。

  中国已正式公开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慎重提出双碳目标承诺,中国实现双碳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中国已将双碳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基本上分三步走,2030年在低碳体制下限定在碳达峰值,2050年达到接近零排放2060年实现碳中和,接着还要努力,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碳中和平衡的零碳社会可持续发展中。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示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CO2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十五五”期间,产业优化结构要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低碳领域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举措是:推进煤炭消费的替代和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新能源应用;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到2060年,碳中和基本思路可能是:全方面提升新能源体系效率,全方面提高能源基本零碳化效应;电源结构去碳化,大力利用风电-光电、储能耦合高效应用,全面缓解能源缓冲局面,能源品种多元化,特别是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应用;既可控CO2排放,又发挥必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及其重要的作用;全力发展“绿氢”天然气工业级及其产业链;能源走向更高智能化发展,鼓励开展分布式发电深化农村,山区自发电源作用;大力推出微电网,提升新型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突出高科技能源新型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在大力推行产、学、研、政融合的原创性基础研发基础上,与此同时加强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高端化稀有前沿的新型能源的诞生和应用,将实现新型科技很难来想象的落地生根,将巨大改变世界发展新趋向。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实现以“双碳”为目标,实施降碳、减碳、零碳的愿景一定会如期圆满、美好的实现。

  这期节目,我们聊聊大年初二在高速服务区电动车充电的情况,以及我们正真看到的新物种。

  正直龙年新春之际,比亚迪联合国内外音乐人创作了品牌主题曲《China-汉》,并在全球奏响。

网站地图html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 2010-2019 www.slide-hardware.com 档案室除湿加湿净化消毒一体机 欧宝体育备用网址_ob体育app网址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杭州留和路一号     浙ICP备190032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