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7-01     文章来源:空气臭氧消毒机

2023衡阳热词·乡村振兴丨 粮丰农稳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2023年,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底线任务为核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以生态宜居为底色,提升乡村振兴颜值;以基层治理为抓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707.9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居全省第5位;粮食总产量达314.52万吨,增长1.96%,粮食总产量与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粮食生产呈现出“面积稳、产量增”的局面。

  同时,我市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前三季度,实现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1393.97亿元,同比增长11.87%;休闲农业营业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11.05%。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累计打造910个美丽屋场,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1.91%。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又到一年收获盘点之际,乡村振兴的火种已然在春风秋晖中结出累累硕果。

  放眼衡州大地,金灿灿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现代化的畜牧养殖基地内,肉牛膘肥体壮,生猪觅食于舍,放养鸡鸣于林下;“科技感”十足的温室大棚中,蔬菜瓜果流青溢翠;干净整洁的村落里,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乡风民风焕然一新,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感。

  邹玉龙是衡阳县远近知名的种粮大户,今年在岣嵝乡凤山村种了1480亩双季稻、300亩中稻。

  虽然稻谷收上来快两个月了,但他依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早晨一起来就要到地里头看看。

  “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一天不看想得慌。”站在田埂上,邹玉龙回忆起数月前的忙碌,仍历历在目。“这边组织机器收稻谷,那边马上又要卖,那一段时间我经常忙得脚不沾地。所幸的是,如今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能排能灌;大型收割机敞开跑,颗粒归仓,丰收不在话下。”

  聊天中,邹玉龙掰着手指细算了一笔账:今年,早稻收获了110万斤,湿谷价格0.96元/斤,收入105万元;中稻亩产有1500斤,价格1.05元/斤,收入47万元;晚稻亩产达1200斤,大概收获177万斤稻谷,按照田边卖湿谷的收购价计算,总收入约200万元。水稻卖出共收入352万元,然后刨除45万元的土地租金,40万元的肥料,55万元的农药,45万元的人力成本,120万元打田、插秧、收割等支出,纯收入达47万元左右。“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凤山村自2021年创新流转方式,将全村1500多亩水田整体流转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与大户签订合作协议,农民即使不种田,每亩也能拿到土地分红405元。

  “我们家5亩多田全部流转到村里,今年单单这一项,就增收2000多元。”凤山坳组73岁的陈清秀老人开心地说道。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衡阳也因此走出了一条粮食安全高水平发展之路。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2023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707.94万亩,播种面积居全省第5;粮食总产量达314.52万吨,增长1.96%,粮食总产量与增速均居全省第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444.3公斤/亩,比2022年增长2.07%,增速居全省第4。完成夏收油菜297.70万亩,完成冬种油菜307.69万亩。

  措施是最给力的。2023年,我市绿色农药应用比例保持在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到92.9%,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5大品类实现合格证管理全覆盖,我市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综合合格率在98%以上。全市已建高标准农田379.07万亩,占耕地面积71.43%。

  市场是最有发言权的。2023年,我市不仅粮食市场供给充分,肉蛋菜果鱼等主要农产品也保持平稳增长,其中出栏生猪就达690万头、种植蔬菜102万亩。从城镇超市到乡村集市,各种粮食一应俱全、蔬菜副食目不暇接,“米袋子”丰实、“肉盘子”厚实、“菜篮子”殷实、“油瓶子”充实,时和年丰、民安物阜的辉煌蓝图已然绘就。

  隆冬时节,田间种植虽说进入了“冬眠”期,但石鼓区角山镇的衡阳鹏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公司蔬菜大棚里,却是满目绿意。

  “风机、水帘等恒温恒湿设备给力,不论酷暑寒冬,大棚蔬菜都能稳产丰产,订单不断。”公司农业技术经理刘新军介绍,在钢架大棚的保护下,通过技术赋能,果蔬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能力得到一定效果提升,实现品质和效益双丰收。

  为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我市已将设施农业从育秧育苗、蔬菜生产扩展到了花卉、瓜果、食用菌等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共新建工厂化育秧、蔬菜水果、畜禽渔业设施300多万平方米。

  前不久,衡山县永和乡黄周村的140余亩黄金贡柚迎来了丰收,硕果累累,满树金黄,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实现“一村一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永和乡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20余个水果基地,形成了以柑橘柚、冬枣、猕猴桃、菁香桃、葡萄为主的“五大品类、九大基地、十余个品种”。这些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既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23年,各县市对接全市“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产业发展的策略和14条特色产业链,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布局。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农业延链补链工作,努力构建新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28个农业全产业链项目,计划年内投资55亿元;新签约项目1个,合同引资额15.6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08家;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75个、省农业产业化标杆企业1个。衡阳县曲兰镇(优质稻)、常宁市塔山瑶族乡(茶叶)、衡东县三樟镇(黄贡椒)、常宁市西岭镇(油茶)、石鼓区角山镇(蔬菜)5乡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衡南县三塘镇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衡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白墙、黛瓦、篱笆,倒映在池塘;山坡、古树、小径,陶醉着游客。如今的衡阳乡村更是有了时代之美,每一处美丽村庄都是“颜值担当”。

  记者在耒阳市永济镇大众村发现,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精致温馨,休闲健身设施完备,老人小孩怡然自乐,村民热情好客,满目皆是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场景。每逢水果成熟季节,村里的1200亩湘莲基地、700余亩阳光玫瑰葡萄园、20余亩杨梅园,总是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村庄振兴,普通群众是最大受益者。大众村村民熊义喜感慨道,“以前村里的环境很糟糕,如今环境变美了,民风变文明了,游客来了,大家收入高了,来玩的游客都羡慕我们。”

  以上仅仅是我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一个实例。

  2023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不仅印发《衡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推进机制》,还编制了《衡阳市2023年度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衡阳市乡村建设中期任务清单(2023-2025年)》文件;还建立了衡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现全市已累计打造910个美丽屋场,蒸湘区雨母山镇群益村、衡南县茶市镇粮塘村、常宁市大堡乡乔木村、耒阳市永济镇大众村4个村更是入选了2023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和美湘村)示范创建名单。

  同时,在农村,许多厕所不再是村庄颜值“减分项”,而是成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见证。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农村“厕所革命”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截至目前,全市农村总户数为1530819户,拥有卫生厕所的农户1407026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1.91%,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农村美不美,既看环境面貌,也看精神风貌。去年,我市以基层治理为抓手,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打造了“屋场恳谈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品牌,积极复制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新模式,全覆盖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持续开展“衡阳群众”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地推进移风易俗,活用“湾村明白人”“衡阳群众”参与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及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议事组织,用身边人的示范带动引领村民不断的提高文明素质,自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孝老爱亲的正向价值观。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2024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将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砥砺深耕,履践致远,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谱写乡村振兴的壮丽新篇章。

网站地图html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 2010-2019 www.slide-hardware.com 档案室除湿加湿净化消毒一体机 欧宝体育备用网址_ob体育app网址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杭州留和路一号     浙ICP备19003222号-2